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西方真人谁所见,衣被七宝従双狻。

    当时修道颇辛苦,柏生两肘乌巢肩。

    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

    翔禽哀响动林谷,兽鬼踯躅泪迸泉。

    庞眉深目彼谁子,绕床弹指性自圆。

    隐如寒月堕清昼,空有孤光留故躔。

    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

    画师不复写名姓,皆云道子口所传。

    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

    来诗所夸孰与此,安得携挂其旁观。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

    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

    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

    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

    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

    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岭南气候不常。

    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

    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

    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此殆古今绝唱也。

    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

    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

    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

    风枝夕未停。

    露草不可籍。

    归来掩关卧,唧唧虫夜话。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

    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

    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

    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

    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

    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

    星河澹欲晓,鼓角冷知秋。

    不眠翻五咏,清切变蛮讴。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

    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异味。

    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

    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

    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

    一瓶之中,有渑有淄。

    以瀹以烹,众喊莫齐。

    自江徂海,浩然无私。

    岂弟君子,江海是仪。

    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闹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

    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