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清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

    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

    (刘为人短小。)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

    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

    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

    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aa22。

    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后图。

    腴田未可买,(本欲买田于泗上,近已不遂矣。)穷鬼却须呼。

    二水何年到,双洪不受舻。

    至今清夜梦,飞辔策天吴。

    (此诗寄刘。)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余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许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aa22。

    (子由初赴南京,送之出东门,登城上,览山川之胜,云此地可作楼观,于是始有改筑之意。)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近以绢自写子由《黄楼赋》为六幅图,甚妙。)传看一坐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此诗寄子由。)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

    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

    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

    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

    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

    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客来留饮不计钱。

    齐人爱公如子产,儿啼卧路呼不还,我惭山郡空留连。

    牙兵部吏笑我寒,邀公饮酒公无难。

    约束官奴买花钿,薰衣理鬓夜不眠。

    晓来颠风尘暗天,我思其由岂坐悭。

    作诗愧谢公笑欢,归来瑟缩愈不安。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曈曈日脚晓犹清,细细槐花暖欲零。

    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

    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

    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模。

    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后图。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

    二水何年到,双洪不受舻。至今清夜梦,飞辔策天吴。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竹西失却上方老,石塔还逢惠照师。

    我亦化身东海去,姓名莫遣世人知。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