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辙 / 苏辙所有的诗词

    旅食三年已是家,堂成非陋亦非华。何方道士知人意,授与炉中一粒砂。

    局冷曾非簿领迷,幽居浑似未官时。

    忽闻客至惊还喜,出见泥深笑不知。

    谋拙未能忧岁计,身闲聊可饱晨炊。

    行舟借问何匆草,淮口无潮月正亏。

    献酬不用辞升斗,曲直何劳问尺寻。

    要路风波无限恶,谪居情味最能深。

    交従锦水初无间,邻卜共山已有心。

    草圣诗豪并神速,数因南雁惠佳音。

    幽忧随秋至,秋去忧未已。

    南城试登望,百草枯且死。

    落叶投人怀,惊鸿四面起,所思不可见,欲往将安至。

    斯人定谁识,顾有二三子。

    清风皎冰玉,沧浪自湔洗。

    窃脂未尝谷,南箕傥微似。

    网罗一张设,投足遂无寄。

    田深狡兔肥,霜降鲈鱼美。

    造形悼前失,式微惭往士。

    憧憧亩丘道,岁晚嗟未止。

    西山有茅屋,锄櫌本吾事。

    前山积雪暮峥嵘,燕坐微闻落瓦声。

    共对一尊通夜语,相看万里故乡情。

    信归岭上寒梅远,恨极江南春草生。

    明目青铜添白发,且须醉睡倒灯檠。

    少年高论苦峥嵘,老学寒蝉不复声。

    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

    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

    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

    谪官似我无归计,落第怜渠有屈声。

    握手天涯同一笑,倚门岁晚不胜情。

    黄岗俯仰成陈迹,白首蹉跎畏后生。

    归去且安南巷乐,莫看歌舞醉长檠。

    君看原上墓,坟尽但馀碑。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

    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问天乞得不訾身,屈指人间今几人。

    鱼纵江潭真窟宅,鹤飞松岭倍精神。

    清风吹雨停归骑,旧圃留花送晚春。

    自号白云知有意,便従丹灶拂埃尘。

    双桧生南户,丛筠种北墙。

    交阴奉君子,为伴老中堂。

    露洗秋阶绿,风含夏簟凉。

    栽花知已误,新上一番霜。

    莫发邬阳市,晓榜彭蠡口。

    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

    舟人释篙笑,此是风伯候。

    杙舟未及深,飞沙忽狂走。

    暗空转车毂,渌水起冈阜。

    众帆落高张,断缆已不救。

    我舟旧如山,此日亦何有。

    老心畏波澜,归卧塞窗牖。

    土囊一已发,万窍无不奏。

    初疑丘山裂,复恐蛟蜃斗。

    鼓锺相轰豗,戈甲互磨叩。

    云霓黑旗展,林木万弩彀。

    曳柴眩人心,振旅拥军後。

    或为羁雌吟,或作苍兕吼。

    众音杂呼吸,异出殊圈臼。

    中宵变凝冽,飞霰集粉糅。

    萧骚蓬响乾,晃荡窗光透。

    坚凝忽成积,澎湃殊未究。

    紵缟铺前洲。琼瑰琢遥岫。

    山川莽同色,高下齐一覆。

    渊深窜鱼鳖,野旷绝鸣雊。

    孤舟四邻断,余食数升糗。

    寒虀仅盈盎,腊肉不满豆。

    敝裘拥衾眠,微火拾薪构。

    可怜道路穷,坐使妻子诟。

    幽奇虽云极,岑寂顿未觏。

    一年行将除,兹岁真浪受。

    朝来阴云剥,林表红日漏。

    风棱恬已收,江练平不绉。

    两桨舞夷犹,连峰吐奇秀。

    同行贺安稳,所识问癯瘦。

    惊余空自怜,梦觉定真否。

    春阳著城邑,屋瓦冻初溜。

    艰难当有偿,烂熳醉醇酎。

    关于诗人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