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韩愈 / 韩愈所有的诗词

    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

    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牵。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

    座中悉亲故,谁肯舍汝眠。念汝将一身,西来曾几年。

    名科掩众俊,州考居吏前。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

    时辈千百人,孰不谓汝妍。汝来江南近,里闾故依然。

    昔日同戏儿,看汝立路边。人生但如此,其实亦可怜。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强颜班行内,何实非罪愆。

    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临分不汝诳,有路即归田。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枉智思掎摭,

    粪壤污秽岂有臧。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汹汹洞庭莽翠微,

    九疑镵天荒是非。野有象犀水贝玑,分散百宝人士稀。

    我迁于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俙.爰有区子荧荧晖,

    观以彝训或从违。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虽有不逮驱騑騑,或采于薄渔于矶。服役不辱言不讥,

    从我荆州来京畿。离其母妻绝因依,嗟我道不能自肥。

    子虽勤苦终何希,王都观阙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佩服上色紫与绯。独子之节可嗟唏,母附书至妻寄衣。

    开书拆衣泪痕晞,虽不敕还情庶几。朝暮盘羞恻庭闱,

    幽房无人感伊威。人生此难馀可祈,子去矣时若发机。

    蜃沉海底气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处子窈窕王所妃,

    苟有令德隐不腓。况今天子铺德威,蔽能者诛荐受禨.

    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业成志树来颀颀,

    我当为子言天扉。

    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乘时阴黑止我屋,

    声势慷慨非常粗。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

    聚鬼征妖自朋扇,罢掉栱桷颓墍涂。慈母抱儿怕入席,

    那暇更护鸡窠雏。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恶物常勤劬。

    纵之岂即遽有害,斗柄行拄西南隅。谁谓停奸计尤剧,

    意欲唐突羲和乌。侵更历漏气弥厉,何由侥幸休须臾。

    咨余往射岂得已,候女两眼张睢盱。枭惊堕梁蛇走窦,

    一夫斩颈群雏枯。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

    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馀龄。

    关于诗人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