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韩愈 / 韩愈所有的诗词

    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正当穷冬寒未已,

    借问君子行安之。会朝元正无不至,受命上宰须及期。

    侍从近臣有虚位,公今此去归何时。

    谁谓我有耳,不闻凤皇鸣。朅来岐山下,日暮边鸿惊。

    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

    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

    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

    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夜月来照之,蒨蒨自生烟。

    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

    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

    往既无可顾,不往自可怜。

    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带涩先迎气,侵寒已报人。

    共矜初听早,谁贵后闻频。暂啭那成曲,孤鸣岂及辰。

    风霜徒自保,桃李讵相亲。寄谢幽栖友,辛勤不为身。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

    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

    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子虽云尔,其口益蕃。我为子谋,有万其全。凡今之人,

    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为波澜。虽不开口,虽不开关。

    变化咀嚼,有鬼有神。今去不勇,其如后艰。我谢再拜,

    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嗟龙独何智,出入人鬼间。

    不知谁为助,若执造化关。厌处平地水,巢居插天山。

    列峰若攒指,石盂仰环环。巨灵高其捧,保此一掬悭。

    森沈固含蓄,本以储阴奸。鱼鳖蒙拥护,群嬉傲天顽。

    翾翾栖托禽,飞飞一何闲。祠堂像侔真,擢玉纡烟鬟。

    群怪俨伺候,恩威在其颜。我来日正中,悚惕思先还。

    寄立尺寸地,敢言来途艰。吁无吹毛刃,血此牛蹄殷。

    至令乘水旱,鼓舞寡与鳏。林丛镇冥冥,穷年无由删。

    妍英杂艳实,星琐黄朱斑。石级皆险滑,颠跻莫牵攀。

    龙区雏众碎,付与宿已颁。弃去可奈何,吾其死茅菅。

    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当用而迂,乖戾不伸。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不矜不盈。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辨遏坚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帝省竭心,恩顾日渥。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不比于权,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上藉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祛蔽于目,释负于躬。方乎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粳稻盈畴。人得其所,乃恬乃讴。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俟,奄忽滔滔。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

    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

    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

    欢声四合壮士呼。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关于诗人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