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韩愈 / 韩愈所有的诗词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

    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

    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

    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三五杯。

    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

    亹亹新叶大,珑珑晚花乾。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

    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

    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风簸枯榆,狼藉九衢内。

    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

    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

    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

    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

    耒耜兴姬国,輴欙建夏家。在功诚可尚,于道讵为华。

    象帝威容大,仙宗宝历赊。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

    礼乐追尊盛,乾坤降福遐。四真皆齿列,二圣亦肩差。

    阳月时之首,阴泉气未牙。殿阶铺水碧,庭炬坼金葩。

    紫极观忘倦,青词奏不哗。噌吰宫夜辟,嘈囐鼓晨挝。

    亵味陈奚取,名香荐孔嘉。垂祥纷可录,俾寿浩无涯。

    贵相山瞻峻,清文玉绝瑕。代工声问远,摄事敬恭加。

    皎洁当天月,葳蕤捧日霞。唱妍酬亦丽,俯仰但称嗟。

    帝奠九㙻,有叶有年。有荒不条,河岱之间。

    及我宪考,一收正之。视邦选侯,以公来尸。

    公来尸之,人始未信。公不饮食,以训以徇。孰饥无食,孰呻孰叹。

    孰冤不问,不得分愿。孰为邦蟊,节根之螟。

    羊很狼贪,以口覆城。吹之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膊而磔之。

    凡公四封,既富以彊。谓公吾父,孰违公令。可以师征,不宁守邦。

    公作溪堂,播播流水。浅有蒲莲,深有葭苇。公以宾燕,其鼓骇骇。

    公燕溪堂,宾校醉饱。流有跳鱼,岸有集鸟。既歌以舞,其鼓考考。

    公在溪堂,公御琴瑟。公暨宾赞,稽经诹律。施用不差,人用不屈。

    溪有蘋菰,有龟有鱼。公在中流,右诗左书。

    无我斁遗,此邦是庥。

    已作龙钟后时者,懒于街里蹋尘埃。

    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

    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

    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东西南北皆欲往,

    千江隔兮万山阻。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杂花妆林草盖地,

    白日坐上倾天维。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为此径须沽酒饮,

    自外天地弃不疑。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惜哉此子巧言语,

    不到圣处宁非痴。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朝骑一马出,暝就一床卧。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

    冠欹感发秃,语误惊齿堕。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独宿荒陂射凫雁,

    卖纳租赋官不嗔。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画蛇著足无处用,

    两鬓霜白趋埃尘。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百年未满不得死,

    且可勤买抛青春。

    关于诗人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