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大家 / 苏轼 / 苏轼所有的诗词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结缡记初欢,同穴期晚岁。择夫得温峤,生子胜王济。

    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从君吏隐中,穷达初不计。

    云何抱沉疾,俯仰便一世。幽阴凄房栊,芳泽在巾袂。

    百年纵得满,此路行亦逝。那将有限身,长泻无益涕。

    君文照今古,不比山石脆。当观千字诔,宁用百金瘗。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羊犬争雄宇内残,文风犹自到长安。

    当时枉被诗书误,惟有鲜卑贺狄干。

    千花未分出梅馀,遣雪摧残计已疏。卧闻点滴如秋雨,知是东风为扫除。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功臣全彬之后也。

    元丰二年,予得罪贬黄冈,而晋卿亦坐累远谪,不相闻者七年。

    予既召用,晋卿亦还朝,相见殿门外。

    感叹之余,作诗相属,托物悲慨,阨穷而不怨,泰而不骄。

    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次其韵。

    先生饮东坡,独舞无所属。

    当时挹明月,对形三人足。

    醉眠草棘间,虫虺莫予毒。

    醒来送归雁,一寄千里目。

    怅焉怀公子,旅食久不玉。

    欲书加餐字,远托西飞鹄。

    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

    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

    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

    上书得自便,归老湖山曲。

    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木。

    岂知垂老眼,却对金莲烛。

    公子亦生还,仍分刺史竹。

    贤愚有定分,樽俎守尸祝。

    文章何足云,执技等医卜。

    朝廷方西顾,羌虏骄未伏。

    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

    羡君真将家,浮面气可掬。

    (袁天纲语窦轨:君语则赤气浮面,为将勿多杀人。)何当请长缨,一战河湟复。

    谱牒推关右,风流出靖恭。

    时情任险陂,家法故雍容。

    南去河千顷,?大水中相别。

    ?余惟酒一钟。

    更谁哀老子,令得放疏慵。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关于诗人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